当前位置:主页 > 道家常识

论道教神仙信仰的长生思想论道教神仙信仰的长

 

时间:2017-12-13
点击数:
来源:

作者:林舟,福建省道教协会会长

 

  摘 要∶与世界上其他宗教相比,道教尤其重视自身生命,追求长生不老,由此形成了道教的神仙信仰,并探索总结出一整套通过修炼达致长生的方法。这一套以宗教活动形式出现的“神秘”的修炼方法,正在越来越多地得到生命科学的关注和证实。深入挖掘、分析和总结道教“得道长生”修炼方法中符合生命规律和科学原理的成分,必将大大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

  关键字∶道教 神仙信仰 方术 生命科学

 

  道教是我们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与其他宗教相比,道教的最大特点是除能给人以精神慰籍和精神寄托外,尤其重视自身生命、注重医学养生、追求健康长寿。道教的另一大特点是“我命在我不在天”,相信通过自己后天的努力,将可以改善现实的身体状况延年益寿。

 

一、道教的神仙信仰及长生思想

  道教是世界上最重视现世生命存在的宗教,在道教看来人的生命是最为可贵的。《度人经》中讲∶“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妙真经》云∶“一切万物,人最为贵。”《太平经》曰∶“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张三丰曾说∶“天地之间,至灵、至贵者人也。” 表明在万物之中,人的形体生命是最重要的,从而确立了道教其特有的贵生观。道教教义的核心是讲“道”,而所谓真正得“道”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道教徒通过修炼获得长生不死之道。《金莲仙史》云“仙道者,长生之道也。”《三天内解经》曰∶“真道好生而恶杀;长生者,道也。死坏者,非道也。”《抱朴子》讲∶“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好物者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坐忘论》中写有∶“神仙之道,以长生为本”。因此,珍爱生命和追求健康长寿既是道教劝善成仙生命伦理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最终目的。道教徒是向往自由逍遥及生命与大道合一的神仙生活,相信通过修道、悟道及炼养不仅可使精神生命得到升华,而且还可以使生理生命达到脱胎换骨。《西升经》云∶“我命在我,不属天地。”《合神赋》曰∶“养神在心,不死由我。”《真气还元铭》讲∶“天法象我,我法象天,我命在我,不在于天。”《太平经》说∶“夫形生愚智,天也。强弱寿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就是说,生命的长短在于自己得到长寿不是天的赐予,短命夭亡也不是他人所夺去。既然人的生命长短,不是上天赐予,也不是他人所定夺,主动权操于自己手中,那么通过修习养生,人就能靠自己的力量战胜死亡,永得生命常存。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陈撄宁道长也说∶“道教的特长是在说明人生修炼的方法能够将现实的身体改变。”道教中这种热爱生命、渴望长生、不信天命的处世情操是积极而严肃的,它不仅代表了中国民众几千年来所向往追求的目标,而且也代表了全人类对健康人生的美好愿望。

  道教神仙信仰源远流长,最早见诸文字的是“黄帝学道于崆峒,问道于广成子。”(《庄子·在宥》)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庄子》、《楚辞》、《列子》等著作中都生动具体地描述了许多神人、仙人、真人和至人的传说及纪实。《庄子·逍遥游》中说∶“藐姑身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他们”(神人)虽然与凡人最大的区别是“绰约若处子”而永远不会老;“不食五谷”而永远不知饿,但是,“他们”依然也要修炼,“吸风饮露”的行气导引方法证实了神人也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修炼方式,只是凡人而不知矣。

  道教典籍中也有大量关于神仙生活和修炼的记载,其中最早的是西汉刘向写的《列仙传》,书中记述了从上古三皇五帝至西汉成帝时的各类神仙共70余位。另外东晋时期的的葛洪在《神仙传》中也记有仙人92位;唐末五代天台山道士王松年在《仙苑编珠》中记有仙人300多位;而宋代的陈葆光在《三洞群仙录》中竟收记了神仙1000多位。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在其《野轩歌》的首句中记有∶“四海鲸鱼不足钓,纵使上钩吾不要,三岛神仙不足夸,长生不死数如麻。”《嵇康集》一书中也说∶“夫神仙虽不可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付,较而论之,其有必矣。”神仙实有,并非迷信。

  长寿,是世人共同盼望之心愿,而长生不老更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道教与众不同的生命伦理观中,包含了大量人类对现实生命的挚爱和对生命奥秘的探求,坚信人类凭藉自己的努力是可以不断地延长其寿命。如果我们说长生不老有悖于事理,但通过一定的修炼做到长命百岁则完全可能。据史料记载∶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活了122岁,陈抟118岁,张紫阳99岁,薛道光113岁,许敬之136岁。张三丰在169岁后隐遁,而吕洞宾在200馀岁后才归隐。1998年9月22日,15岁就出家当道士的吴云青老人谢世,时年160岁。在他去世823天后有关专家打开了他坐化的瓷缸,发现其尸体不但没有腐烂,而且肌肉仍有弹性。2003年1月14日,武当山玄门派第24代弟子李诚玉道长在玉虚宫仙世,时年118岁。据她的徒弟讲,在李诚玉108岁时皮肤不但细白光滑,而且头发又由根部开始返青,更为惊奇的是老人嘴里又长出了几颗新牙。《道教养生》总论提要中说∶“道教修炼的理想目标是得道成仙,长生不死。虽然这一目标虚无飘渺,但只要遵养得理,上获千馀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

 

二、简谈道教的养生术

  道教的养生术,来源于道教徒对长生成仙信仰的不懈追求的实践结晶。它是建立在道教独特的形神观、身心观及天人观等理论基础上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是一套相当庞大而复杂深奥的养生体系。教徒们在长期刻苦的修炼期间,通过打坐、守一、导引、行气、吐纳、服气、辟谷、胎息等手段来协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使身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和其他生理功能得以改善或向有序化方向发展,从而达到祛病、防疾、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推迟机体衰老的作用。

  司马承祯为陶弘景的三传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养生家,他曾把修仙的过程分为五道“渐门”和七个阶段。前者主要是把陶弘景等先人提倡的炼丹、服食等炼养方式简化为健身和安神之类的活动,后者则强调修道是一个循序渐进和逐步积累的过程,主要分修炼形体及养性修心两个方面。司马承祯认为,修道首先要虔诚,这种态度叫“敬信”;其次要弃事无为,此又谓“断缘”;第三需集中精力,此谓“收心”;第四要安于道徒生活,名谓“简事”;第五要忘物,又名谓“真观”;第六在修炼时要做到“形如槁木,心若死灰”,此谓“泰定”;第七就是持之以恒的修炼而最终“得道”。

  司马承祯又认为,在修道中第六阶段最为重要。因为只有真正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才能接近于“得道”,而要真正能够“得道”,则还需要一个艰苦而漫长的修炼过程。《玄纲论》云∶“古之学仙者至多,而得道者至少,何也?愚以学者众,而成者寡也”。《上清黄庭外景经》曰∶“仙人道士非异有,积精所致和专仁。”另外司马承祯又将以上五道“渐门”及七个阶段概括为“无欲”和“静心”,这四个字也是修道理论的实质所在,但修炼者如何去理解和实践,还在于自己的根基和悟性。

  道教的各种修炼方术中,不论是导引、打坐,还是辟谷、吐纳,一般都离不开引气、凝气、行气、服气这几种方法,可见这个“气”字在养生中是十分重要的。《服气经》曰∶“道者气也,保气则得道,得道则长存。”《养性延命录》云∶“气不行,则生病。”孙思邈说∶“气若不散,则海冲盈,神静丹田,身心永固,自然回颜驻色,变体成仙。”孙思邈又说∶“导引、行气……不得安于其壅滞,故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又在斯矣。能知此者,可得一二百年。”气的本质是一种生物场,故我们的生命、健康和长寿都离不开气。而丹功修炼除注重气外,同时也很注重“静”和“神”。《黄庭经》曰∶“仙人道士非神也,积精累气乃成真。”王惟一在《道法心传》中云∶“精住则气住,气住则神住,三者既住,则道法备;散而为风云,聚而有雷霆,出则有将吏,纳则为金丹。”

  我们知道,道教修行是非常注重打坐的。打坐也称静坐,是养生术中最基本的修炼方法。打坐的第一步是放松,它不仅仅是形体上的放松,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放松,是从皮毛到内脏、从神经到血液的彻底放松。只有这样,才能从自然舒适的松静,逐步进入无我无他的虚极境界。但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在打坐时达不到真正忘我无他的虚静状态,那时起不了多大作用的。道教修炼养生最讲“清静”二字。道祖曰∶“人能常清静其心,则道自来居……人能存生守道,则长存不亡也。”《太平经》云∶“静身存神,即病不加也,年寿长矣,神明佑之。故天地历身以靖,守以神,兴以道。”又云∶“求道之法,静为根。久久自静,万道俱出,长存不死,与天相毕。”《道教义枢》中讲∶“清静者,慧心明鉴,谓之清;智体无庇,故称静。”《太平经合校》中说∶“静身存神,即病不加也,年寿长矣。”《坐忘论》曰∶“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不著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又曰∶“坐忘者,长生之基也,欲招真以炼形,形清则合于气;合道以炼气,气清则合于神,体与道冥,斯谓之得道。”《性命圭旨》云∶“心中无物为虚,念头不起为静。”《无上秘要》中说∶“遗忘形体,泊然若无,谓之虚。”《庄子·大宗师》中讲∶“附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为坐忘。”《重阳立教十五论》云∶“凡打坐者,非言形体端然,瞑目合眼,此是假坐也。”又云∶“凡打坐者……心如泰山,不动不摇,把断四门,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内,但有丝毫动静思念,即不名静坐。”

  辟谷,又称绝谷、断谷,也是道教修炼养生、祛病、防疾的方术之一。辟谷主要是为了清肠、除渣、消灭疾病之源,除此之外道教还提倡少食和素食,认为只有将这三点都做到,才能真正健康长寿。《神仙传》中云∶“食戒过多,食过则症块成疾。”《洞元经》曰∶“修养之道,先除嗜欲,内合五神,次当绝粒,心不动摇,六腑如烛,常修此道,形神自足。”《抱朴子》云∶“仙法欲止绝腥臭,休粮清肠。”《太平经合校》说∶“少食以通肠,亦其成道之人。”《太清中黄真经》讲∶“百合之食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返老得返婴。”《真诰》中曰∶“食慎勿使多,多则生疾。”《养性延命录》中讲∶“养性之道,不欲饱食。”《真仙直指语录》中说∶“酒为乱性之浆,肉为断命之物,直须不吃为止。”但在这里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如果想长期修炼辟谷,则必须要学会食气,否则不但不得长生,相反还会影响健康,缩短寿命。《想尔注》云∶“身也,于内为胃,主五脏气。俗人食谷,谷绝便死,仙士有谷食之,无则食气。”《延陵君修养大略》曰∶“食气者而寿延,食谷者多智而限命。”

  在修炼养生术时,正确的选择时辰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顺应自然,合乎阴阳,才能真正与宇宙大道沟通,作到“天人相应”及“天人合一”。《黄帝内经》云∶“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神守。”《修真图》中曰∶“法天地之变化,吸天地之精气。”华佗在《中藏经》一书中讲∶“天地阴阳,五行之道,中含于人,人得之可以出阴阳之寿,夺天地之机,悦五行之要,无终无始,神仙不死矣。”《大丹直指》中说∶“能夺天地之真气,可以长生。”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而这个小宇宙无时无刻不在与大天体保持著紧密的联系。《太平经》曰∶“人者,乃象天地、四时、五行、六和,八方相随。”《太平经》又曰∶“神者受之于天,精者受之于地,气者受之于中,和相与共为一道。”《西升经》云∶“天地与人物,本皆道之源。”故修炼时应把握时机,才能从自然中吮吸灵气、元气和真气,才能将个体有限生命与宇宙大道的永恒生命合一。

  尽管道教门派林立,功法繁杂,但无论南宗北派、天元人元,其最重要均是采先天一炁。然而要采先天一炁,就要通过玄关要路才能沟通人体与宇宙的通道。《西山群仙会真记》云∶“以法入道,道故不难;以道求仙,仙亦甚易。”《西山记》又曰∶“虽知养性之理,不悟修行之法,则生亦不长;虽知修炼之方,不知养生之道,则修亦无验。”故要知玄关窍开的时间和位置所在是非常重要的。《丹经》中讲∶“修炼不知玄关,无论其他,只此便如入暗室一般,从何下手。”而这玄关所在,只有名师指点,或在实际修炼中方能真正领悟。古人曰∶“讲道不离身,打铁不离砧,大道分明在人身,迷人不能向外寻,修行不遇明师点,枉费徒劳一片心。”《性命圭旨》云∶“人若知此天人合发之机,遂与中夜静坐。”

  道教修炼讲∶“法、侣、财、地”,其中“地”指的是环境。这就是说,修炼者除讲时辰和方法外,地形也很关键。修炼洞穴主要选择深山密林人迹罕见之地,及藏风聚气、山泉流淌之所。并要求洞内清洁、无异味,洞口最好朝南又居半山腰的福洞静穴。因修炼者根基不同层次不一,故修炼后的水平也不尽相同,而许多修炼功法也是深奥隐秘,得其真传者少,能写在经书中的也是多“露见枝条,隐藏根本”故真正得道者极少。

  道教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得道成仙,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道教认为不仅需要形体上修炼,而更重要的还需要精神上的恬淡无为,这就是形神双修。道祖曰∶“淡然无为,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药。”七百多年前,元太祖成吉思汗在率军队西征欧洲的途中,突然感到自己已年老体衰,于是他不远万里,下诎派人从山东请来丘长春真人请教长生之道。丘真人说∶“世间没有长生不死,但可获得长生!”并赠予成吉思汗四个字──清心寡欲。庄子也告诉我们说∶“养智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修炼者也只有达到无知无欲、无染无秽、无他无我的境界,才能作到精神内守而不外驰,独立守神而不耗散。而只有这样才能神形合一,表里相济,才能使“真气”在体内顺畅运行,并可获得健康长寿,得道成仙。《太平经》曰∶“人无忧,故自寿”。

 

三、道教养生术与生命科学的结合

  道教养生学是道教徒在追求长生成仙和济世度人信仰目标中,通过数代人的无数实践和努力逐渐积累的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是一套包含有大量科学健身内容及形式多样的养生体系。近年来,国内外医学专家通过多种试验和研究证实,道教中的多数养生术是行之有效的,这些方法不但可以使人们起到治病、防病的保健作用,而且如长期修炼确实可以大大延长人们的寿命。

  辟谷、少食、素食、粗食,这些都是道教养生学中的主要内容,因为这些方法确实可使人体健康长寿。据2003年9月的《青年知识报》报导∶64岁的印度老人希拉·瑞坦·马内克,在八年的时间里没有吃过一点固体食物,每天只靠水和太阳光来维持生命。在他辟谷的半年之后不但精力更加充沛,而且就连以前患过的一些疾病也莫名其妙地不治而愈。近期经医学专家通过CT检查和MRI扫描发现,这位64岁老人大脑中的松果体已恢复到20岁年轻人的状态。这充分说明辟谷不但可使身体更加健壮,而且还可产生返老还童的奇迹。《国际先驱论坛》报导∶节制饮食能延长寿命50%或更长一些,能预防心脏病、糖尿病和肾病,能大大延缓多种癌症及消除或防止许多老化症,其中包括白内障、行发变白和虚弱症等,能使人直到高龄仍保持头脑清晰、反映敏捷、身体强壮。

  另据联合国卫生组织通过对世界上四个长寿之乡的调查显示∶高加索地区、巴基斯坦的杏源乡、南美的厄瓜多尔比尔卡班巴和我国新疆维吾尔地区的百岁以上老人,他们大多都有少食和素食及吃粗粮的习俗,再一次宏观地证明了这些手段确实可使人长寿。据2003年5月28日的沙乌地阿拉伯《中东报》报导∶科学家们对欧洲十几国家的50多万个年龄在25至75岁的人群进行广泛调查表明,多吃玉米面一类的粗粮可使肠癌患病率降低40%。另据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吃粗粮多的人同吃粗粮少的人相比,各种癌症的患病率也降低25%以上。

  道教追求的是“法天贵真,不拘于俗”的生活方式,极力主张清心、寡欲、无为、乐观,而这些思想无疑对教徒们的身心是大有好处的。近年来,现代医学对“病由心生”这个道理已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证实,人的思想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影响其寿命,研究人员对680名50岁以上的老年人跟踪调查发现,心态乐观的人比那些悲观心态的人寿命平均要长7至9年。不良的心理因素,过度紧张,忧郁悲哀,七情郁结,都是一种强烈的“肇病源”。可见心理因素与精神因素对于身体的健康与否起著重要的作用。正如嵇康曾慨叹的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过于执著于名利、喜怒、声色、滋味、思虑,易使精神紧张、疲乏,产生失调。要因适自然大道之规律,不妄为,即符合养生之道也。

  打坐是道教中最基本的修炼方法。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对修炼者来说,打坐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心理方面的显著现象是无波动或妄念起伏的心注一境。当练功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出现“恍兮惚兮”的静功状态,并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奇物景象。在生理方面的显著现象是心跳速度、血液回圈及呼吸频率的减慢、细微,而这些特徵从生理、心理等方面更能大大拨慢我们衰老的时钟。正如美国《未来学家》2003年双月刊3-4月号发表的,由若昂·佩德罗·马加良斯所写的《赢得抗衰老战争》一文指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类的寿命提高是通过治愈传染病和其他和手段。而真正能延长人类寿命的唯一方法则是延缓衰老本身这个过程。可见道教提出的长生成仙的理论决非空谈。

 

四、长生久视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美好愿望

  长生久视的教义思想是道教神仙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道德经》中所讲∶“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意思是说要想使自己的生命能延续的长,就必须有大道无为的基础,而这些基础的所得是要通过养生修炼才能所得。在漫长的岁月的历史长河中,道教经过了许多修道养生的方术,诸如外丹、内丹、存思、守一、服气、服饵、导引、房中、守庚申等等,以期望“长生久视”。由此,道教的神仙信仰与贵生思想是密不可分的。神仙信仰即是以追求修道成仙不死为特徵,故特别重视“生”。生,是天地从道那里禀受的最大德性。《老子想尔注》称∶“道大,天大,地大,生大,域中有四大,而生处一,”把“生”视为域中“四大”之一。《太平经》也说∶“天道恶杀好生。”《度人经》则把“生”的概念阐述得更清楚明白了,“仙道贵生,无量度人”。道教这种重己贵生、乐生恶死的生命观,在道教中的各个派别中基本都是相同的,这也是道教与其他教派所最为明显的区别之一。

  道教贵生的思想认为∶“我命在我不由天”,坚信长生可得、方术有效。千百年来,正是这种积极的人生信念和超越生命局限的追求,一直激励著历代先师在与生老病死的抗争中不懈地探索著生命奥秘。长期以来,修炼家们通过无数次的体验和实践,创建了各式各样的修炼方术,并总结出了一整套具有极大研究价值的理论体系,道教在积极的“我命在我不由天”的精神下形成了“十个道士九个医”的美誉,这不但为我国的养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及现代的生命科学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

  长生久视是人类对自身短暂生命的永恒追求和愿望,特别是随著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无法满足“人生七十古来稀”的生命局限,也努力著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延长自己的寿命,道教其渊源的历史背景,丰富的养生文化被世人所瞩目。

  道教中大量的养生术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把先辈修炼家流传下来的秘法、秘术、秘诀、化解为适合于现代人防疾、养生的具体方法,则是当代教徒、修炼家和道法研究者共同要承担的任务,而道教中许多科学的养生内容将会在21世纪倍受全球范围的普遍关注。


Copyright www.wdsdjys.com 2008-2018 武当山道家养生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武当山特区永乐路24号 电话:0719-5665388 传真:0719-5669398 ICP备000000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