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坡
据传说,净乐国太子15岁时入武当山修炼,最初就住在坡上,因此名太子坡。它也是真武当年作为净乐国太子来武当修行之初,意志不坚定,尔后受紫气元君磨针感悟,复转修行42年功德圆满之地,又名复真观,是因太子修炼意志不坚,欲下山还俗,遇老姆以铁杵磨针点化后,复回山中刻苦修炼而来。它始建明永乐十年,清代三废三兴,现在20栋105间殿堂斋房,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占地1.6万平方米,基本保持当年的规模。远看犹如一片芙蓉满翠波,近看红墙如月阑绕仙阙。太子坡位于天柱峰东北,狮头山下。它的建筑设计与自然巧妙融合,平面布局,六进七个院落,高低叠错形成了进深异的空间环境,建筑与自然相互映衬,妙趣横生。九曲黄河墙,一柱十二梁,十里桂花香。
从复真桥拾级而上,是一座红墙翠瓦的山门,又称红观门,门楣砖雕匾额刻有太子坡三字。过复真桥不行百余步,即为头门,上额题复真观三字,为明代永乐时期驸马都尉沐昕书。入门后,山门廊庑回环曲折,如同黄河古道一般,这就是有名的九曲黄河墙,它主要采用隐晦的建筑手法,使之含而不露,给人一种云深不知处的玄妙之感。这也是道教玄字在建筑中的巧妙运用,同时增强了建筑的节奏感。继续步步登攀,穿二门、三门、四门,再几经转折,朱墙数仞,如入迷宫。从进门到出门,有一里四道门之称。进入二门,左为玲珑的拜台,右有八角形仿木构琉璃化香炉,置于石雕西,须弥座上,此化香炉在武当山中最为别致珍贵。观内主体建筑有祖师殿、皇经堂、五层楼等,东西邻立,不拘轴线。
穿过龙虎殿,大院中有一饰栏泓池,名滴泪池。滴泪池传诵着母字情深的佳话,净乐国太子15岁潜山修炼,其母善胜皇后劝其还俗,未果。她只好隔着剑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累洗面,终于滴成泪成池。黄经堂是古时道人诵经、宫观藏经处,近似于现代的阅览室。太子读书殿,是小太子苦研经书,修仙悟道之处,据说来此朝山的小孩拜一拜便能开聪明孔,学习进步立杆见影。到此参礼,多是望子成龙的父母们。院上高台是祖师殿,为三开间单檐硬山式建筑,殿门前的大钟为乾隆年间(公元1726-1795年)铸造,殿前小院重迭,原为接待客房和道房。院中壁照上有1931年贺龙同志率领的红军第三师政治部书写的红军是工农贫民的军队,实行土地革命的标语,是武当山珍贵的革命史迹。
五云楼,俗称五层楼,系武当山最高的建筑,整个建筑是一个倒锥体,每一层的装饰都有独到之处,特别是第五层,即我们所在位置,采用12根梁柱交叉叠搁,用穿斗、歇山式建筑手法将其分力荷载,这样即节约材料,又尽可能地增大了空间。这种风格不是为设计而设计,而是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依山就势而设计的。它的更可贵之处,在于体现了原始、古朴的环保意识。一柱十二梁不愧为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先生来武当山时就对它赞叹不已。到这里太子坡已经参观完了,接下来我们要参观的是南岩景区。(紫宵宫途中)从太子坡到九渡澗上的石桥,约2.5公里为下十八盘曲折神道,过箭河桥经过上十八盘便进入南岩景区。下面我给大家讲真武修真的美丽传说。
武当山,是玄天上帝真武神的修真圣地,可真武大帝却不是出生在这里,而是出生在天的西头,大海的那边。原来哪里有一格美丽的净乐国,国王清廉,善胜皇后善良,把这个国家治理的太太平平。有一天,善胜皇后在御花园观景,忽见青天闪开一个门,众为神仙捧出一个太阳朝下一扔,一道金光飞到面前,变成一个红果子,哧溜钻进她嘴里,咕噜滑进肚里。于是,善胜皇后便怀了孕,整整怀了十四个月。到三月初三的中午,善胜皇后忽然感觉肚子疼,这时天地猛一亮,皇后左肋裂开,从里面跳出一个又白又胖的娃娃,先亲亲热热喊了声爹爹,又亲亲热热喊了声妈妈。霎时,龙飞凤舞,白花盛开,山水欢笑,举国都在欢庆,真武太子降生了。真武生来聪明,读书过目不忘,长得也很魁伟,又学的一身好武艺,人们都敬仰他,说他定是将来的好国王。
可他偏偏不肯继承王位,却到处求师学道,想要成仙升天。国王和皇后都曾百般劝阻,却无济于事。一天花丛中忽然走出一个紫衣道人,对太子说:想得道成仙,就要断绝酒色财气,避开红尘世界,越过大海往东走,那里有一座山,名叫太和山,是你修道的去处。说罢,化作清风。原来,那道人是玉清圣祖紫气元君的化身。那时候,太子才十五岁。他离开了养育他的父母,舍弃了优厚的皇家生活,孤身一人来到武当山。善胜皇后舍不得儿子离开,太子在前面走,她在后面追,不避风雨,也不分昼夜,追呀追,一直追到太和山的山坡上,眼看太子就在对面。她大声喊:儿呀,快转来!她喊了十八声,下了十八步。太子在对面连声应了十八声,却连上十八步,不让母亲追上他,这地方就是现在的太子坡和上下十八盘。
善胜皇后喊不转儿子,心里急,跑的快,越追越近,到底抓住了他的衣角,拼死不放,非要他回宫不可。太子爱母亲,不愿意让她伤心落泪,可又觉得修炼要紧,不肯轻易改变主意。于是,他拔出宝剑,扭回头,朝母亲拉着的衣角轻轻一挑,割开了。皇后散开手,那衣角便腾空飞起来,随风漂到汉江上游的江水中,变成了大袍山和小袍山。常言说,儿女连心。看着儿子就要丢失了,皇后还是不死心,继续追。她越跑越快,一心要扑上去,把儿子拉住。这时候,太子举起宝剑照着身后的大山猛得一劈,只听轰的一声震天巨响,高山立刻分成两半,中间出现一条河来,把母子分隔在河两岸。这条河,后来人称剑河。皇后见再也追不上儿子了,恸哭不止,泪如龙泉,竞把地下冲了一个大坑。
后来,人们为纪念善胜皇后恋子之情,就在剑河边建了一座庙宇,额书龙泉观三个大字。又在太子坡修了个滴泪池。真武终于登上了武当山,苦修了好几年。把道经念的滚瓜烂熟,横流倒背,可还是没有得道成仙,于是便灰心丧气,下山还俗去了。真武走着走着,忽见前面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正在用心磨一根铁杵,好不奇怪,便上前问道;您磨这么大的铁杵做什么呀?老太太说:想磨成一根绣花针。太子觉得好笑:您太迂腐了,只怕到你入土,也磨不成真呢。老太太寂寞若深地说:铁杵磨针,功到自成。真武边走边想,不觉心中一亮,想:修仙求道不也和铁杵磨针的道理一样吗?!正要转身感谢老太太的指教,只见那老太太已经升上云头,笑笑说:聪明人一句嫌多,糊涂人百句嫌少。
说完一闪没影了。原来,那老太太是紫元君的变化,是特意来点化真武的。道教文化涵盖甚广,包括道教历史、道教建筑、道教医药、道教法事、道教音乐及道教造像彩绘壁画、诗文歌赋等。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即国教。东汉顺帝时,张陵尊黄帝为始祖,奉老子为道祖,原始天尊为最高神灵,用符咒驱邪治病,创立道教。道教源于易学、道教思想,祖国医学,神仙方术。《易学》是远古文化的精华汇集,成形于商周时的《易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易传》,其中阴阳无行、八卦太极的思想在万卷丹经中,俯拾即是,道教的标志就是太极八卦图。伏羲八卦的特点:以阴阳学说为基础,加是五行学说,反映了宇宙万物运动发展变化的特点及天地氤氲,万物化生,生生不息的运动规律。
道教奉《道德经》、《南华经》、《易经》为三部主要经典,其中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学术著作为主,但对道教超越之法述之简单,引起了千古聚讼,可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道教的表现形式为法事活动。比如斋醮大法,即为道教举办的大型道场活动。法事前,要求高功及各执事须斋戒沐浴。法服、持诵的经籍要用上好檀香熏蒸,以使坛场洁净。建醮日期为三、五日,但也有九日,四十九日,乃至更长。建醮需耗费很大人力、财力、物力。要求毛笔楷书,不能错字,也不能填字,所以建醮所用各类文书要用两个月书写。法事活动中开坛,持诵,退坛均少不了音乐。道教音乐是道教在进行法事、课仪活动时使用的,因此又叫醮教音乐和课诵音乐。武当山的道教音乐源于东汉五斗米道中的巫祝。
古时,巫师是通过歌舞降神祈福的。南北朝时的高道寇谦将直通道经改为乐诵,即念经改为唱经。唐宋时,因均州太守姚简祈雨成功,武当山因此受到唐王朝的关注。历史上,李显被贬至房县,李泰贬居郧县,唐代宫廷乐也因此带到了武当,使得武当音乐有了宫廷乐的雅韵。明代是武当道教音乐的辉煌时期。永乐皇帝入继大统后,御制《大明御制玄教乐章》供武当山颂唱。明成祖御制这一乐章的目的在于巩固政权。第一乐章坛赞咏,意在统一思想,歌颂太平,第二乐章,玄天上帝,旨在宣扬君权神授,第三乐章,意在劝民安分守己。武当道教与文化艺术有着密切关系,从思维上讲,艺术和宗教同属幻想领域,其艺术表现形式让人超脱现实,愉悦精神。宗教是滋养艺术的良壤,艺术是宗教发展的体现,武当道教艺术更是如此。
明代,武当山成了一个巨大的艺术博物馆,现注册的文物有7760余件,其中以道教神像最具艺术价值。比如,金殿的真武神像披锦袍着金甲,披发跣足端坐御椅,面目祥和庄严,双手平放于膝,展示着力量,似乎在对每一位朝祀者示意——心想事成。这尊真武与真人一般大小,有种真实感,可亲可敬。其铸造不仅保持了铸件的完整性,而且花纹精细、逼真。代表了明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标准。武当山被誉为中国古代艺术的成就展览,不足为奇。武当山道教壁画彩绘,也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当山的壁画彩绘主要保存在紫霄宫、磨针井、南岩、复真观等,这些彩绘笔力劲,着色妍丽,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武当道教绘画《道藏》中收的《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是明宫廷画师在永乐年间绘制的。
表现的是玄天上帝显圣的祥瑞情景,分天上、地下两部分。这是我国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连环画,这种图文并茂的连环画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上一条: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