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驸马都尉沐昕与武当山(二)
三、诗赞八景 书留仙境
李建军博士在《明代云南沐氏家族研究》一书中说:沐英镇守云南期间重视读书,学问大进,其后“沐氏家族成员之中身具文、武才学者大有人在,尤其在文化知识方面,沐英后裔子孙的进步更是突出”。该书列举了沐春、沐晟、沐昂三兄弟“悦礼乐而敦诗书”、“留情文咏”的例证。[2](P404—405)独对沐昕的文学艺术才华未曾提及。从武当山保存的沐昕的诗歌、书法作品看,沐昕也秉承其父兄好学之风,“资兼文武,志乐书诗”,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任自垣编撰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卷十五收录有沐昕的《大岳太和山八景》诗[10](P202—203),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沐昕创作的主要文学作品,兹特录于下,并对诗中描述的景观略作说明。
《天柱凌云》:“黛色参天玉削成,断鳌谁识太初形。庆云缭绕玄都近,石蹬参差黄道平。夜半风雷山下起,秋清星斗树梢横。只今圣代超前代,徵号穹碑万古荣。”天柱峰是武当山的最高峰,海拔1612米,明永乐十六年以前称大顶,此后因建金殿于其上,故称金顶。武当山是荆襄郧宛地区的制高点,山高雾重,常有云雾环绕天柱峰,故称之为“天柱凌云”。
《玉虚环翠》:“琳宫环拱万山齐,欲滴晴岚映碧溪。玄鹤远归香雾合,青鸾高舞瑞云低。寻真羽袂迎风湿,种玉仙畦去路迷。多少道傍名利客,谁能林下问刀圭”。玉虚宫是武当山第一大道宫,有殿堂道房2200余间。宫在天柱峰、展旗峰之北,四周山环水抱,形成一个内聚型小盆地。明代武当山地区植被茂密,玉虚宫四周山峦多修竹茂林、杂花野树,故以“玉虚环翠”形容其景观。
《五龙披雾》:“玉立崚嶒翠玉流,五龙潜处景偏幽。烟消远峤猿声断,日射灵湫蜃气收。捧圣神回山寂寂,插梅人去水悠悠。应期莫负生民望,四海长令岁有秋”。五龙宫始建于唐,称“五龙祠”;宋升“五龙观”;元封“五龙宫”;明代敕建殿堂道房850余间。该宫位于五龙峰、灵应峰之前,桧柏杉松,森森列于左右,周围有青羊涧、磨针涧、桃源涧等溪流,春夏之际,云雾飘浮,如同给五龙宫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雾纱。
《九渡鸣泉》:“越壑穿岩势转分,长年流碧净沄沄。三千环佩联翩下,一派箫韶远近闻。鸥鹭浴时飞急雪,虬龙蟠处漱寒云。好教直上青冥去,偏作甘霖翊圣君。”九渡涧发源于大顶之东,上承武当涧、紫霄涧、黑龙涧、白云涧之水,百回千折,出为梅溪涧。沿途多湍滩深潭,碧流淙淙,所谓“三千佩环联翩下,一派箫韶远亲闻”,乃“九渡鸣泉”景观的真实写照。
《南岩削壁》:“秀拔中天载巨鳌,瀑声直下鬼神号。气吞泰华银河近,势压岷峨玉垒高。日上群峰明琐闼,风回万壑涌秋涛。红尘一点飞难到,跨鹤人来醉碧桃”。南岩又名紫霄岩,为道经所称静乐太子得道飞升之“圣境”。岩阿南向,岩壁直立万仞,如刀削一般,上接碧霄,下临绝壑,林木苍翠,云霞飘荡,是武当山三十六岩中景致最美的一处。
《紫霄层峦》:“紫盖重重列上台,根盘百里势萦回。丹崖翠壑参差见,琳馆珠宫次第开。灿灿祥光环太乙,飘飘仙佩下蓬莱。客来莫问当年事,且倚雕栏看榔梅”。紫霄宫始建于宋,明代敕建殿宇道房860多间。宫倚展旗峰而建,左有青龙背,右有白虎垭,前有宝珠峰,四周又有三公峰、五老峰、香炉峰、福地峰等,山势萦迴,层峦叠嶂,乃武当山一大景观。
《雷洞发春》:“岩扃寂寂草芊芊,谁识中藏造化权。百里震声初出地,三阳气象已无边。芝生石室连云秀,榔发琼林带雨鲜。海内生民沾德泽,欣然鼓舞颂尧年”。雷洞又名雷神洞,在紫霄宫西上,为道经所称雷帅邓天君修炼处。每年春天打雷时,雷洞内常有“轰轰”之声,响彻远近,故古人有“洞深雷响半虚空”之诗句。
《琼台霁晓》:“玉作层台气象巍,宛然图画映朝辉。扶桑弄影云将敛,瑶草呈香露未晞。虚室光浮青鸟去,洞箫声彻彩鸾飞。登临绝顶微风起,吹得天花点客衣”。琼台,位于天柱峰东南,乃道经所称玄帝升真受册之处。每当雨后天晴的早晨,在琼台中观仰望金顶,群峰摩天,红霞飘荡,仿佛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
沐昕所作《大岳太和山八景》诗虽为应景之作,但由于作者长期生活在武当山,对各处景观相当熟悉,故描写叙述较为贴切,引用道教典故颇为精当,诗风也清雅典致,自成一格,与当时文人史谨所撰《武当八景》诗相比也不逊色。
沐昕是一个“志乐书诗”的人,对书法之道曾下过相当功夫,其成就不容忽视。沐昕题名的书法作品保存在武当仙境——南岩,是两块大字题刻碑。碑置南岩皇经堂两仪殿左侧岩畔,均高1.88米,各宽1.58米,各厚0.21米,立于长方形石座之上。“南岩”二字分刻两碑正中,正书,阴刻。“南”字碑右上侧刻朱文篆印“黔宁王世家”(6cm×6cm),右下侧为朱文篆印“忠爱存心”(5.7cm×6cm);“岩”字左侧署“驸马都尉沐昕书”,其下刻篆印三方,分别为“公余清兴”(4.5cm×4.5cm)、“光风霁月”(5.5cm×5.5cm)、“驸马都尉图书”(6cm×6cm)。明永乐年间朝廷碑版、制诰多由华亭二沈(沈度、沈粲)书写,稳健端庄,婉丽飘逸,号称“台阁体”。沐昕所书“南岩”二字,方正圆润,舒展大方,其雍容矩变,端雅气象,显然是受“台阁体”影响。明初正书大字存世不多,沐昕以朝廷重臣身份书此二字,其气度之恢宏,非一般书法家所可企及。
有的研究者认为,明永乐年间敕建的武当山各宫观匾额如“太子坡”、“大圣南岩宫”、“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朝圣门”、“大岳太和宫”、“南天门”等,都是沐昕所书。[13]因为这些匾额皆无作者题款,故本文不敢作此定论。但从书法风格上讲,各敕建宫观题额也皆为“台阁体”,与沐昕书法风格相近。沐昕在武当山期间还曾为河南淅川香严寺题写匾额,据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年)淅川县令黄廷相撰《淅川香严寺中兴碑记》载:“香严寺有二……明文皇时,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大司寇金纯、考功郎郭进、司农主政王种奉敕修太和山宫观,奏请创建殿宇,以奉如来,以栖禅真,特邀俞允,与武当功程俱举。山门银榜璇题则沐都尉手书也……”。沐昕既然擅长楷书大字,又曾为香严寺题额,故推测武当山敕建宫观匾额是他书写的,也不能说没有根据。此问题有待精于书法之道者进一步研究。
四、小结
综上所述,明代驸马都尉沐昕不仅是出身王侯世家的贵族公子和皇家至亲,而且是一位有领导才能的工程指挥者和军队统帅。尽管沐昕在洪熙以后有违法犯罪的行为,但他长期在武当山把总提调宫观工程,为这一列为世界遗产的道教建筑群的成功修建立下了不朽功绩。沐昕作为诗人和书法家,虽然留下的作品不多,但也都是珍贵的文物,值得后人保护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李建军.明代云南沐氏家族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5
[3]杨荣.杨文敏公集〔M〕,四库全书·集部.
[4]明太宗实录〔M〕,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5]申时行等.明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9.10.
[6]明仁宗实录〔M〕,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7]明英宗实录〔M〕,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8]江南通志〔Z〕,四库全书·史部.
[9]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M〕,四库全书·集部.
[10]杨立志点校.明代武当山志二种〔Z〕,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11]方升.大岳志略〔Z〕,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刻本.
[12]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M〕,正统道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1977.
[13]赵本新.武当一绝〔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原文发表于《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5期 )
上一条: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