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内家拳讲究武术与养身相结合,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是武当内家拳的精髓。那么,武当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区别有哪些呢?是不是内家拳重于练心,外家拳重于练形呢?
武当内家拳传说为三丰真人所创。相传,张三丰又名张君宝,宋末出生于辽东,生活于宋、元、明三朝,自幼乐道崇武,青年时从师访友,游侠江湖,曾归栖陕西宝鸡金台观,得火龙真人传以金丹大道,后来隐居武当山,修成正果。
在隐居武当山期间,三丰真人偶观雀蛇相斗,从中参悟,遂集中华武学百家之长,融道家吐纳导引养生,始创内家拳于武当。后来历代传人从中领悟,分解、演化出诸多武术流派,但风格特点大同小异。而在武当山道门内一脉相传的,始终以太极、八卦等拳法为主。
武当内家拳由两仪、太极、无极三种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是一套从初级到高级、由外至内、由动至静、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的完整功法。
两仪拳
又称太乙拳,用来练习手、眼、身、步法及混元功 (爆发力、反弹力)的一种拳术。其风格是:快慢相兼,刚柔相济,有行如龙、坐如虎、闪如电、发如雷的特点,有后发先制的实战效果,是太极一门中的必练拳技。道曰: “阴阳和合为太极,分开曰两仪。”此拳或快或慢,或刚或柔,阴阳各见所长,故曰 “两仪”。
太极拳
内合其气,外合其形,位居其中,形气相含,神形俱妙,融武术、健身、养生于一体,这就是太极拳。其中最著名的有太极十三势和三丰太极拳。
太极十三势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太极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攻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等道家内修养生功法。
太极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所以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攻防十三组合,融合道家养生丹术,故称太极十三势。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
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形、意、气合之中,神形俱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水,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绵里藏针,柔中有刚,刚中带柔,刚柔相济,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太极十三势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山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三丰太极拳是第二代内家拳,有一百单八式,相传为三丰真人门下弟子根据太极十三势演化而来,虽没有明显地表现五步八法攻防精要、五脏八脉养生特点,但暗含太极十三势精要。其动作要领、练习要求与太极十三势相同。三丰太极拳亦能通经活络,益寿延年,历来为门下弟子普修的拳法。
无极
练武的人知道,太极生于无极,无极生于道。无极功是一种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修炼精、气、神 “人身三宝”的道家静态丹法 (内丹功),据说能发人潜能、开人智慧,是修练太极拳法的最高境界。
太极拳中,习练两仪,以壮其彪;修炼无极,以培其本;三者同修,能使其拳如龙乘云气,虎借风威,相依相托,相辅相成。
武当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区别有哪些?下面是对于外家拳和内家拳的一些直接的比较:
一、外家重招式和外形,内家不重招式,不看外形。外家有形而内家无形。
二、外家靠不断的重复练习,来建立神经和肌肉系统的惯性和本能反应能力。内家则要练如何破除人的惯性反应,而以对拳的超级知觉和控制能力来取胜。
三、外家重视练力量,内家重视练协调。而一旦人体协调之后,可以拥有比普通外家拳更具破坏性的力量。
四、外家重视练速度,内家关注练柔和空灵。一旦达到空灵的境界,就拥有外家拳手无法想象的攻击速度。
五、外家拳的力量和速度主要来自于肌肉的训练和反应,所以外家拳手看起来很壮实,所谓的孔武有力。内家拳的力量来自于神经系统的协调和反应,所以看起来显得单薄清瘦。
在内家拳手看来,外家拳的肌肉力是“滞力”,不仅效率低,速度慢,而且会互相牵扯和互相制约,影响速度和力量的发挥,而且,这种肌肉力对身体健康还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练内家拳的人,要花很多功夫去掉身上的“滞力”,变成“灵劲”。在这个过程中,人体各部位往往会逐渐瘦下来(如果是身体偏瘦的人反而会壮起来),把很多不需要的肌肉和脂肪,都通过身体的“内化”而去掉,在内家称为“去浊气,蓄清气”的这个过程中消解掉。所以,我们明显看到:内家与外家的练法和外形都是完全相反的。
六:外家练拳讲究标准动作,内家讲究心法对不对。外家讲究一招一式如何“标准”,内家练拳则不一样,是要体会这些招式怎样运动才符合拳理。在符合拳理的情况下,所有的招式都是“对的”。所以,外家拳是“一元化思维”,内家拳是“多元化思维”。
所以内家拳有很多派,招式动作各不相同,如一记云手,就有很多种派别,很多种练法。人在练云手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体会不同的练法,不断变化幅度的大小和快慢等等。也由于这种区别,造成了太极一门的学生执着于某个师傅,某个阶段的动作特点,形成了太极门众多的门派,都说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了”,其实他们都是对的,也都是错的。落了形象,固化了动作招式,自然都是“错的”!
七:外家拳的练习对象是“肉体”,内家拳的练习对象是“心意”。相当于外家拳注重“硬件”,内家拳注重“软件”。所以外家拳可以看得到,而内家拳除非“用”的时候,否则是看不见的。
八:外家拳的进步靠“刻苦练习”,只要肯吃苦,练几年基本上都可以“耀武扬威”了。而内家拳的进步靠“内在悟性”。没有悟性的人,练一辈子内家拳都出不来。所以,内家拳功夫的高低,跟练的时间长短没有什么必然关系。
九:外家拳攻防,进退分得很明白。而内家拳攻防一体,进退一身,很难区分辨别。拳经所谓的“粘即是走,走即是粘”,“打即是化,化就是打”。拳谚曰:“何为打,何为顾,打即顾,顾即打,发手便是。何为闪,何为进,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攻防合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人们很难理解这种“二元合一的思维”,认为是不可能的,但是这种功夫的确存在,内家拳法处处要求这种“合一”。
十:外家练“形”,内家练“心”。外家拳在外形上下功夫,在招式上求胜负,讲究“这一招克制某一招”,讲求“技巧”和“闪展腾挪”。而内家拳不在招式上求变化以克敌,而在内在看不见的变化上胜敌,所以可以用同样的,很简单的招式来对付不同的攻击。内家拳所具有的“招式”和“外形”,是要体现“心”的运行和觉知程度。是“以形调心”的,通过外形的观察,来觉知自己身体内部运行是否流畅,心态是否稳定和绵密。所以,外形和招式,仅仅是一个“辅助工具”。
十一:外家拳不懂文化的粗人也能傻练,内家拳却是“细人,文人”练的“哲拳”。如果没有领会内家拳学的“心诀”,是一定学不会的。所以,那些不看拳经,不悟拳理,天天“勤奋练习”,跟着师傅的动作照猫画虎的“内家拳学徒”,其实练的是四不像,连“外家拳”都谈不上的“外行拳”。勉强可以说是在练“健身体操”,跟真正的“内家拳”肯定一点也没有关系。
十二:真的内家拳不练套路,最多是玩套路。起码五年,十年是不练套路的。因为练了也没用,反而障碍真正的学拳,所以只能练几个“基本动作”。天天练套路的“内家拳”其实是体操,连“拳”都不是。
真正的外家拳也是不练套路的(不够了解,不敢肯定)。因为练套路违背基本的武学规律,长期进行套路演练的话,就会形成身体的条件反射,而这种条件反射,显然是违背内家拳的拳理及目标---摆脱思维和身体的惯性。套路是已经学会武功之后的人,用来“玩”的游戏方式,表演给大家看的演练方式,绝对不是练拳入门的方式。用这种方式“入门”,就一辈子也摸不到门了。
一些老拳师,当外人要他们“表演”的时候,也会即兴表演一些“套路”出来,但是每次都不一样。这才是“真玩家”,他们可以随时创编套路,而不是为套路所限制。他们玩套路,而不是被套路所玩。
以上对于武当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区别的叙述,资料收集来源于网络,文章仅供参考,更多有关武当内家拳方面的知识,请在养生网搜索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