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当山道教养生网!
点击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武当山宫观

武当山金顶景区

时间:2017-12-13  来源:徐嘉伟  作者:徐嘉伟 浏览次数:

 

武当山金顶皇经堂
  皇经堂是道教设醮和早晚开坛功课的场所。也是武当山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处清代木雕作品。始建于明永乐年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重建。民国四年再次修茸殿堂三间,为砖木结构,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屋顶饰翠缘鱼琉璃瓦,前为廊后为檐,正面为全开式格扇门。面阔三间10.13米,进深9.2米,通高9.9米。额书“白玉京中”四个大字,刚劲有力,金碧辉煌。道家称天上有白玉京,是神仙的居处。又说“老子(太上老君)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指诸神在皇经堂内,如同天上的白玉京中。额坊隔扇门有木制浮雕的众多道教人物故事和珍禽神兽,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殿悬挂的金匾上书“生天立地”四个大字,是清道光皇帝亲笔御赐。殿内供奉着主神是真武,两边侍从是金童玉女。左边供奉的是三清尊神,右边奉着观世音,道教称“慈航道人”,这是道教中全真教派三教合一的产物。殿内依次排列的还有灵官、吕洞宾及八仙。

壁画
  这八幅壁画为真武修真图,依次排列内容是:(1)辞母进山;(2)黑虎巡山(3)潜心修炼(4)诚心投岩(5)五龙捧圣(6)得道升天(7)仙台受旨(8)巡视三界
朝拜殿
  朝拜殿于永乐年间敕建,清康熙后移太和宫,额书“大岳太和宫”,该殿砖石结构,歇山顶式,屋顶饰绿色琉璃瓦。殿内为卷拱式梁架,墙体下部为石雕须弥座,面阔进深为一间,均为8.13米,通高9.45米,殿内陈列真武帝君、金童、玉女和8尊从官神像。过去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武当山又称皇家庙观,紫禁城内只有七品以上官员和名人才能通过,朝山信士因不能进入紫禁城,只能在这里朝拜,故称“朝拜殿”。
  殿门两旁置有两块铜碑,其一,为明世宗敕建雷坛设像记事碑,碑为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二月立,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鄢卿书;赵成镌碑,碑文记载,在天柱峰北天门外建雷坛、造金像的事迹。其二,为明世宗遣臣致祭真武碑,碑通高1.8米,碑刻有二龙戏珠,下刻“御制”二字。碑边缕刻龙、云等图案。碑文为遣工部右侍郎陆杰祭北极佑圣真君。殿前两侧是钟楼和鼓楼,钟响如雷,波及百里,与方圆百里的九宫九观遥相呼应。道人以钟板为号令进行着有序的修炼生活,俗称“晨钟暮鼓”。殿的左前方有一座小殿堂为万圣阁,里面供奉着各路神仙。
紫禁城
  紫禁城亦名红城,又名皇城,因金殿在上而得名。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永乐十五年(1417年)遣隆平候等督建。圣旨:“武当山古名太和山,又名大岳,今名为大岳太和山,大顶金殿,名大岳太和宫,钦此。”嗣后,在永乐十七年又下一道敕建紫禁城圣旨,敕隆平候张信、驸马都尉沐昕:“今大岳太和山顶砌造四周墙垣,其山本身不要分毫修动;其墙务在随地势,高则不论丈尺,便人过不去为止;务要坚固壮实,万万年与天地同其久远,故敕”。整个城墙周长344.43米,高因依山就势数丈不等。南城门基厚2.4米,城墙顶厚1.26米,金城占地面积34443平方米。均用石条砌成,每块石条重达这千余斤。该墙利用古代建筑中的力学收分方法而砌。从里看往外倾斜,从外看往里倾斜,历经600年它确捍然不动。四周设有东、西、南、北四座天门,全是青石雕制,造型庄严,象征天阙。工程浩大而艰巨,描绘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全城东、西、南、北四座天门只有南天门可通,其它三门均为妆饰。南天门处设有三座门,中为神门,只有斋醮大典时才能启用。右边是鬼门,无门可开。左边是人门,凡进入紫禁城朝拜者,均从这里经过。人门内中线石墁有一鱼纹。内设有一机关,设定机关启开时间,凡在这里失足者被认为是有过之人。
方振武碑文
  方振武,位吉鸿昌的部下,是一名抗日将领。他诗文:“万丈雄山势欲奔,峰高五岳接天门,秦皇汉武封禅日,不受虚荣亦自尊”。前两句描绘武当云海有万马奔腾之势,其山之誉不在五岳而超出五岳。封禅是指祭祀天地,指秦始皇、汉武帝当年在泰山祭祀时,武当山还名声不扬。“不受虚荣亦自尊”,其语双关。其一,反映了作者因极力主张抗日而受蒋介石的歧视、排斥和放逐。其二,诗中自言其志地表达了坚定的抗日气节,掷地有声,虽英雄无用武之地,但愿寄托于武当山的神威。方振武将军的孙子陈方安先生是香港原内政部部长,现居香港。
灵官殿
  灵官殿建于明代。依岩建造的小石殿,殿内置锡制小殿。殿内锡制灵官像于1975年被吴某盗走砸毁,后吴某依法判刑。殿门横联是道光十八年拾眩“北极通枢”,是指金殿供奉着北极玄天上帝,凡过往信士都要经过灵官爷的识别检验。入殿口放置数根重达百余斤的钢鞭,是灵官爷的刑具;道教称灵官爷有三只眼,能识人间善恶,且铁面无私。过去,在信士中有过之人,欲钢鞭吓得魂飞魄散,有楹联文证:上联天知地知未有不知,下联善报恶报迟早要报,横联善恶分明。
  殿内陈列有6块历代皇帝在武当山举行斋醮活动的记事碑。第一块碑记洪熙元年二月,仁宗皇帝遣礼部侍郎胡莹致祭于真武神。胡莹,在永乐年间受朱棣秘旨,在鄂、川、滇一带查证建文皇帝的下落。常有锦衣卫在武当山一带活动。据史载,胡莹在一次上朝前,与永乐皇帝耳语了几句话,朱棣表现得十分兴奋,当朝宣布胡  任礼部侍郎。大臣们猜测,都认为是有关建文皇帝下落的结案,但结案如何,谁也无法知道。第二块碑记载,宣德元年,宣宗皇帝遣太常寺丞袁正安致祭于北极真武之神。第三块碑刻记载,正统元年英宗皇帝遣平江北左镇致祭于北极真武之神。第四块碑记载,天顺元年英宗皇帝遣定西候蒋琬致祭。第五块碑记载,景泰元年,景帝朱祁钰遣翰林院侍讲徐瑾之祭。第六块碑记载,成化元年宽宗皇帝遣沈瑶致祭。
  从以上碑刻记载中可以看出武当山的政治地位,明朝历代皇帝都在登基之年(即元年)朝拜、致祭真武大帝。尤其是英宗皇帝,两次任帝都是元年致祭。由此可见,君权神授的思想,在明朝时期影响极深。
九链蹬
  走出灵官殿,有一条镶嵌在悬崖峭壁上的迂回九曲石作蹬道,俗称“九链蹬”。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嘉靖年间曾作局部维修,整个建筑设计巧妙,布局精美,气势恢宏,造型典雅,颇有摧人奋进、勇攀高峰的感觉。“九”在道教中称为天数,穿过九链蹬就到了武当山的顶峰,俗称“金顶”,是真武大帝坐镇的地方。
金殿
  金殿亦称大岳太和宫。太和宫,地处海拔1612米的武当山天柱峰的顶端,故又称“金顶”。来到金顶仿佛置身于仙景,天柱之巅约160平方米,金殿置中,后有圣父、圣母殿;左有签房,右是印房。其布局合理,主次分明,错落有致。金殿,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重檐庑殿式屋顶,脊饰龙、凤、狮子、海马、天马等飞禽走兽。四壁用隔扇门装饰,额枋施线刻旋子图案,殿内天花及壁上铸线饰流云纹样,线条圆润流畅,地面紫色海洋化石纹石墁地,洗磨光洁,显得富丽堂皇。殿堂面阔为三间,宽4.4米,深3.15米,高5.54米,殿为铜铸,重达2万斤。通体鎏以赤金,在封建社会“金”代表皇权。这里充分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大岳太和宫,是永乐皇帝加封。金殿的造型恰似北京故宫太和殿的造型。朱棣将“太和”二字用于武当山,名为大岳太和山,大顶金殿命名为大岳太和宫,意为天下太平之意。北京故宫的金銮殿下有一“奉天殿”,即奉上天之意,北京奉天殿与武当山大岳太和宫同为一体,意味着朱棣座镇的江山稳固,不仅达到了“君权神授”的政治目的,而且也符合道教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金殿是在京城铸造的,途径运河至长江到汉江运至武当山。为确保金殿安装工程,明永乐十四年九月初九日敕教督何浚护送金殿船兵:“今命尔护送金殿船只至武当山,沿途船只务要小心谨慎,遇天道晴朗,风水顺行即行,船上要十分清洁,不许做饭。”
  据先辈传云:均州城朝武街汉江码头金匠场,即是当年堆置从船上起坡并试组装之地,故名“金匠场”。华中理工大学高级建筑师张良臬教授在徐州(江苏省)时亲自拜读了一处刻石:明永乐十四年节(1416年)何睿奉圣旨护运金殿经过徐州时停留,何睿刻石以记志:“金殿及神像在北京铸造,奉圣旨护送到武当山,途经徐州时因故驻足。此刻石至今留存,在徐州的运河之畔,为今天研究金殿提供了实物佐证。
  金殿是用数以千计的铜制构件榫卯安装而成,工艺精密技术已是之极,无论这里风雷雨电,殿内长明灯一闪不闪。相传是殿内一颗避风珠的作用,其实不然,用现代科学物理现象解释,就是空气不能对流的缘故。古代铸造家们已将冷缩的系数计算的精确致极。
1992年,西欧五国专家考察武当山时称赞:武当山金殿是世界掌上明珠,那么武当山金殿是国宝,其他地方有金殿吗?有。但都是仿武当山金殿制作的。据《中国美术全集?建筑艺术编?宗教建筑》记:“金殿发源于武当山,现存最早的金殿铸于大德十年(1307),此外云南昆明太和宫曾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仿武当山铸造金殿,明末移往宾川鸡足山,今毁。现存金殿为康熙十年(1671)吴三桂仿建。此外,苏州玄妙观和山东泰山碧霞洞各有一座明代铜亭,也都是仿武当山的铜亭,碧霞洞的铜亭今移置岱庙。上述的金殿和铜亭,与武当山现存的两座殿和数座鎏金铜亭相差甚远。
  武当山元、明两座金殿于1961年3月14日列入国家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武当山文物保管所于同年应运而生。1994年12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武当山古建筑群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两座金殿在武当山古建筑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殿内上方悬挂着“金光妙相”金匾,是清代康熙皇帝亲书,意思说殿内铜铸鎏金的金光灿烂的真武大帝玄妙的神像。
  宋时因避赵玄郎讳,改玄武为真武,道教称真武大帝像。高1.86米,铜铸鎏金饰,着袍衬铠,披发跣足,丰姿魁伟,面貌丰润慈祥,颇有胸怀大志的帝王之像。自明代以来,名人墨客顶礼膜拜,被拥戴为“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玄岳共朝宗”的英明方神。“孙悟空保师父唐僧西天取经途中,唐僧到黄眉妖变的小雷音寺拜佛,被妖怪捉住......孙悟空无计可施,忽然想起北方真武荡魔天尊,驾起筋斗云,来到武当山,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却至太和宫外,要见师相......祖师下殿迎到太和宫......行者便将西天取经,路遭险难,特来拜求师相一助力之事都一五一十说了。祖师道:“我当年威镇北方,统摄真武之位,剪伐天下妖邪,乃奉玉帝敕旨,后又披发跣足,踏腾蛇龟,领五雷神将......今日静享武当山,安逸太和殿,一向海岳平宁,今蒙大圣下降不得不行......我谅着那西路上纵有妖邪,也不为大害,今着龟、蛇二将并五雷神龙,与你相助力......”
  孙行者拜谢了祖师,即同龟、蛇、龙神各带精锐之兵,复转西方之界,打败了黄眉妖,疏通了西天取经的路障。
  据史书记载:吴承恩是江苏淮安人,科举屡试不第,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才做官,任浙江长兴县丞,晚年来湖北,曾在设于蕲州的荆王府做过“纪善官”。蕲州距武当山不远,书中所写人物和地名,如果不身临其地,是写不出此景的。由此不难看出他曾多次登临武当山,考察山川地名,把有关武当山各种神话传说搜集整理,写进了《西游记》,较详细地记载和保留了武当山的传说,才使我们今日能一饱眼福。
  关于真武神像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曰明永乐皇帝朱棣之像。相传明初,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登上皇位后,皇亲贵族有些不服,但又不敢言怒,只好大家都信奉道教;朱棣得知后,并与军师姚广孝生计,决定在武当山大兴土木,遣工部侍郎郭进、隆平候张信、驸马教尉沐昕,日役30万军民夫匠,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宫观庙宇,并在全国诏告画家,绘画武当山主神真武像。来者七十一名被杀。轮到第七十二名,是高丽族姓姬的画家,姬画匠赴京前便就没打算回来,已将后事安排妥当。执事太监引见时,朱棣正在沐浴,听说画匠已到,使穿上浴衣出来接见,画匠叩拜皇上时,朱棣说了声“请抬起头来看”,并会意地向画匠点了点头。那聪明的姬画匠,已在第二天早时将画像献给了皇上,朱棣看了欣然大笑,当即朱笔御批交工匠赶制铸造。这位姬画匠被封为皇宫画师,得了高官厚禄。原来这画像就是姬画匠作叩拜时,朱棣皇帝的披发跣足的英姿。武当山宫观主神均是真武像,从此朱棣就不愁谁不拜在我的脚下。二曰元代吴兴赴,字道子,所画。
      据明“山志”记载:元代大文学家虞集在《嘉庆图序》中叙述:“……真武像,吴兴赴公子昂(元代大画家、书法家)写其梦中所见者,而上清羽士方壶子之所临也”。他接着详述赵子昂在“神明气清静处真独乃梦:天人披鬓,跣足、玄衣、宝剑、坐临岩谷”对他说“你善绘事,追步顾陆,凡吾真仪,子善记录,审而传之……”言毕冉冉而升,梦亦遂觉。明月当户,香彩遍屋,取炎亟写神运,掌握分毫无失。就这样,赵子昂半夜梦醒,画了第一幅梦中所见真武大帝之像,传给了上清道士(画家)方壶子,方壶子临摩了数十幅广传各宫观,真武神像即如此之妙传天下。
   龟蛇二将亦名玄武,置金殿内真武神像,前御案下,长0.53米,宽0.34米,高0.49米,为铜铸鎏金饰。玄武为北方之神,龟水族也,水属北,其龟黑色故曰“玄”,龟有甲传捍御,故曰作为“北方之神”,主要主水之职。
父母殿楹联
上联:芝检荷神庥,前当惠佑椿庭,龙钟幸予恩荣宴;
下联:箕畴完老福,从此声添鳌艺,戴德弥深叩感忱。
  芝检,芝,芝兰。检,检署。芝兰之室,比喻有助于做善事的环境《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荷:荷戴,位置不变建筑的自重。庥:庥同休。旧称吉祥之意,以上指真武父母殿是助人为善吉祥的神明休息的地方。椿庭:指父亲,或父母。引伸自《庄子逍遥游》“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秋”。上联第二句是说:父母殿,作为真武报答安置父母的场所。末句龙钟指其老父母。恩荣宴,见《道藏》“天宫家庆”,说的是真武被封为玉虚师相玄天上帝的同时,其父亦封为净乐天君明真大帝,母封为善胜天后,琼真上仙,全家团园共宴。下联:箕畴,箕,箕宿,星官之名,畴,地盘,头句意思是,父母安居在星宿所居的天宫得老来之福。第二句,鳌艺,指女娲断鳌足立四极天柱,整句意思是说:圣父圣母从此给武当天柱增了声誉。未句:说真武父母对众生真情实意广布恩德。此中有典故见《道藏》“谷岩修果”文中说:三月三日真武生日那天,真武要去参见父母,向他们呈述人间善恶的人和事。父母出于慈悲之怀,对恶人惩处,从轻发落;对求福行善之人则加倍赐福添寿。所以三月三这日来武当山敬香的人特别多。
金顶奇观
  金顶奇观主要有七十二峰朝大顶,武当云海,武当日出,天造玄武,飞蚁来潮,金殿倒影,雷火炼殿、怒海奔潮,空中悬松、雀不漫顶、海马吐雾等(见附注)。
  看了这些景观,可能大家很想知道朱棣为什么要耗资万计修建武当山?古有“北建故宫,南修武当”之说。武当山地处秦巴山脉之顶端,古往今来都为军事要塞。三国时,诸葛亮就是建议刘备从这里入川的。从历史原因是上分析,朱棣靖难之役,夺了侄儿朱允文的皇位,一是朱允文不知去向,同时政治上需要稳定,有人说朱允文逃到了海外,也有人说朱允文到武当山出家了,更有人禀报皇上说在云南某个寺庙,众说纷纭。可是无论朱允文走到哪里都是朱棣的一个祸患。朱棣意决大修武当,并派密臣胡  以寻找张三丰为由四处打听。日役使三十万军民夫匠修建武当,一者可说太平盛世,大兴土木;二者形成了在华中腹地的一个军事重镇。二是宋元以来武当山就是中原地区道教活动中心,中国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武当山的道教兴盛,满足了中原地区人民宗教信仰的愿望,君权神授也就顺理成章了。
古铜殿
  武当山天柱峰太和宫转辗殿内有一座我国最早的古铜殿(《中国文物之最》一书作了肯定)它铸造于元朝大德十一年(1307)距今已六百八十二年了。殿为铜铸仿木结构,悬山式顶,高2.4宽2.7深2.5米,略呈方形,结构严谨朴实,正面角柱间使用四抹球状十字花隔扇,隔扇上置一横枋承托瓦顶。瓦底和隔扇均铸有铭文,铭文记载,元代武汉各地信士捐资铸殿事宜。殿通体榫卯,可拆可合。原在天柱峰极顶,明永乐年以规制弗称,转于小莲峰,置于1.3米高的雕花须弥石座上,外罩一砖瓦小殿叫转辗殿,殿内有真武大帝、金童、玉女、太乙、天罡银质金饰神象,造型古朴,体型健壮,面容饱满,衣纹线条自然流畅,有宋代雕塑之遗风。朝山信士来到这里都要朝拜,转运也就成了道教信仰的习俗。
钟楼碑文
  咸丰七年四月,清将军巴杨阿,后补知府唐训方与延绥总兵龙泽厚合力围剿最后一支捻军—谷城义军。义军只有千余人,他们誓不投降都愿为伸张正义而决战到底,于是冒死突围上了武当山。
  唐训方部队到了南岩,不敢冒然进军,便借故摆下香案,向武当之神祷告一番。此时,乌鸦飞来寻求施舍,可是官兵们无意施舍,使乌鸦空喜了一场。乌鸦在空中看到突围后向金顶转移的捻军,于是便跟踪而去,这一下却给唐训方充当了向导。
  捻军上山后,官兵追踪到一天门下,激战了两昼夜,都被捻军打垮下来,唐训方便下令又摆放香案向武当之神祷告说:“我们本来准备用五百捆竹杆点火,用火攻,又怕毁坏了胜迹,得罪了真武大帝。现在只得暂时退兵,引诱捻军下山。”
  官兵撤退后,捻军为了筹粮,准备秘密下山,结果,在琼台与延绥总兵部队遭遇。被唐龙两军前后夹击,直败退到金顶紫禁城。
  义军激战了三天三夜,官兵尸积如山。终因寡不敌众,大部战死,剩下的则跳下紫禁城绝壁,全部壮烈牺牲。至此,捻军起义失败。但他们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而浴血奋战、甘洒热血的英雄壮举,永载史册,与武当金顶相映成辉。
一柱擎天碑刻
  一柱擎天碑刻是民国初年(1926年)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宗彝书。形容武当山天柱峰象一根撑天的柱子直插云霄。
李宗仁诗文碑刻
  “为寻胜境武当游,步步崎岖云不休,四面烟峦归眼底,疏疏林叶万山秋”。是抗日将领李宗仁与其秘书李品仙手书之诗。当年李宗仁、李品仙带领中国杂牌军在台庄一战,歼灭了日本土肥原机械师团二万人。后来撤到襄阳、均县办干训团。此时他们有兴上武当,尽管山道崎岖而兴致却很高,站在金顶一望七十二峰云雾缭绕,尽收眼底,似抗日万众处于肃杀之秋,抗日锋火在燃烧,亦情亦景融为诗句。
    
金仙洞
  金仙洞地势险峻,洞中一木制房架,后因年久失修,自然毁坏。传说李时珍曾住洞中采药治病,因其治好很多香客的病,人称为金仙。
摩岩
  夏谷岁丁已四月既望,襄豫众匪,由竹房窜入武当金顶,会集兵马剿之,贼渠以下数百余人,悉就擒伏诛,时当重午,胜地肃请,喜而铭之,铭曰:“天柱峰高万丈,谁负险据其上,道魔慧生障,励我身,奋我交,数旬全扫荡,山有灵,顶无恙。
  这段文字记载了清朝末期的历史,1851年,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发生了一件实属罕见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它的起义口号是“绝对平均”这对于当时旧中国农民处于水深火热中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吸引,起义的人数也急剧地增长,势力扩大到18个省份,当时,襄樊一个全国有名的捻军首领名叫高二先的人,他率领了十万农民起义军向统治阶级宣战,但是由于队伍内部存在种种问题,又加上武器装备落后,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虽然起义失败,但也给封建王朝以沉重地打击。

 





Copyright www.wdsdjys.com 2008-2012 武当山道教养生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武当山特区永乐路24号 电话:0719-5665388 传真:0719-5669398 ICP备000000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