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道门动态

尋找武當失落的文明

 

时间:2012-03-19
点击数:
来源:武当山道教养生网
    秦以武当为县名,说明武当山早在先秦以前已经成为名山了,甚至更早。因为早期文明发展十分缓慢,这是众所周知的,武当成为名山,必须经过漫长岁月。那么,“武当”这一名称最早起源于何代呢?

  按《九丘经纬天地历》云:“禹平水土之后,分治九州,拜立五岳,定封四渎,范围坤厚,名山大川悉以神灵主之。乃考翼轸之下,有山名曰太和,七十二峰凌耸九霄,气吞太华,应七十二候。上古所传云是玄武得道飞升之地,观是山也,雄丽当阳,九宫皆备。非玄武当之孰可享邪。遂更太和之名曰武当,山建宫曰紫霄宫。专为崇奉玄帝香火之所,自后神仙卜栖者众矣。”

  这段文字出自《道藏·玄天上帝启圣录》上,该书是“摭诸实也”“校成实录”。这已经明白无误的说是抄自《九丘经纬天地历》的一段记载。可是,有专家学者说《九丘经纬天地历》是道书,不可信。亦有云是历书。
  问题是,《九丘经纬天地历》称谓“上古”,说明太和山更早了,到了禹才更名武当。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搞清楚,“太和”“武当”的名称寻根问祖也就有了一个重要依据。笔者近十余年来一直在各种古籍和辞典以及电脑网络上查找,无有此书,这段文 史是《玄天上帝启圣录》“摭”的,怎么会无有此书呢?
  2007年12月1日,丹江口市二中高级教师张富明在宽带网上查找,仍然无果。他向笔者提出一个关键问题:“《九丘经纬天地历》可能是《九丘·经纬天地·历》。 《经纬天地·历》是《九丘》书中的一个章节,尤如《史记·五帝·本纪第一》一样的道理。”此论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认同,引起笔者的重视。按此查找,很快得到明确答案——《九丘》是“九州之志”,早已失落的志书。
  西汉孔安国是孔子的后裔,按汉书记载大约是孔子的第12代子孙。他亲自撰写《尚书序》,把《九丘》一书来龙去脉阐述的很清楚。

  《尚书序》曰:“九州之志,谓之《九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皆科斗文字。”
  《中国文物地图志•湖北分册》P1记曰:“夏代为九州”。

  以此而论,《九丘》是夏代的实物地理志书。“皆聚此书”就是记载各种内容的实物地理,该书“风气所宜”正是记载风俗的,这与前文《玄天上帝启圣录》“摭”的符合,说明《玄天上帝启圣录》“摭”是真实的。
  孔安国读到过《九丘》之书吗?这直接影响到《尚书序》的权威性。《尚书序》云:“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考经》……悉以书还孔氏。”说明孔子的后裔收藏这些古籍,这其中包括《九丘》在内。孔安国一定读过《九丘》、《五典》、《八索》、《三坟》等古文原版。故,孔安国的《尚书序》为后来的史学家奉深信不疑的真实史料。
  《九丘》是否流传?这也关系到《玄天上帝启圣录》“摭”的真伪。
  《左传·昭公十二年(前530年)》记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说:“是良史也,子喜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之遗书也。”“遗书”说明夏朝时期的四部科斗文字的书仍在。楚平王十三年(前516年),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一个管理者追随王子朝携周室典籍奔楚。这进一步说明春秋末期古代典籍的外流。孔氏懂得藏古籍于夹墙之中,难道其它七国的“至人”不会收藏吗?笔者认为大有人在,虽经“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也奈何不得。关于这四部著名的古籍的亡佚问题,至今还没有定论。从《玄天上帝启圣录》“摭”的前文不看,流传部分内容是可能的。
  《九丘》既然是“九州之志”,为什么二十四没其书呢?
  《尚书序》云:“孔子生于周未,睹史籍之烦文,惧览之者不一,遂……述职方以除《九丘》。”从此《九丘》不列为正史,这是孔子之过——把中国最早的史志排斥在正史之外,今天能够在《道藏·玄天上帝启圣录·卷一》见到《九丘》书的冰山一角,已是很幸运的了。据《玄天上帝启圣录》的宗旨是“摭”,成书时间是宋代,从“按”的用词来度之,作者应当见到该书或抄本、或转载,经考核研究后才“摭”的。这说明正史不载野史载。社会发展到今天,应当为《九丘》平反昭雪,恢复其正史地位。
  关于《经纬天地历》,仍无此书。只能按《经纬天地·历》来查找。《国语·周语下》:“经之以天,纬之以地,经纬不爽,文之象也。”《汉语大辞典》云:“本指以天地为法度,后以‘经天纬地’‘经纬天地’谓经营天下,治理国政。”《逸周书·谥法》曰:“经纬天地曰文:古人通过摄提格做经纬天地,观测周天星座的。”《书尧典》云:“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等。以此度之,《九丘》之中记载有上述实事。
  综上述,已经明确《九丘·经纬天地·历》是一本中国最早的实物地理志书。应想念它的记载是真实的。
  光凭上述只能说明历史的一个部分,还需要从夏朝的开国帝王禹在武当山的活动来证实历史的真实才更有说服力。
  武当山历史悠久,远古属“三苗”之地。尧舜禹灭“三苗”战争的第一战——“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就是从武当山地区的丹水开始的。大禹治水“嶓冢导漾,东流入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这个“沧浪之水”就是武当山东北的一段汉水的称谓,这是真实的史实,已载入史册。(祥见《武当早期文明》一书·湖北音响艺术出版社·2007年11月)
  在四千多年前字字千金的时代,能够把武当山早期文明记录下来,说明武当足够名山资格,同时说明夏王朝不仅了解武当山,还重视武当山玄武神。这对武当山的紫霄宫、禹迹池、禹迹亭、禹迹桥。禹王庙、禹皇庙、舜井、舜庙、尧祖铺等就有合理的解释。
  从上述已经很清晰可信《九丘》是九州之志,全面记录当时的社会状况,是中国的最早志书,所记夏禹“更太和之名曰武当”和创建武当山紫霄宫是真实的。后来各正史野传所记“改太和之名曰武当山”当源于此。
  本文仅为抛砖引玉,诚望知者补之。


Copyright www.wdsdjys.com 2008-2018 武当山道家养生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武当山特区永乐路24号 电话:0719-5665388 传真:0719-5669398 ICP备00000000号-1